日本國發現之原本《玉篇》初探
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南朝梁顧野王編撰了第一部以楷書為主體的字典–《玉篇》。此後陸續增修,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南國處士孫強針對此書加以修訂並增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敕令陳彭年等再重修擴編,名為《大廣益會玉篇》(後世多簡稱為《玉篇》)。作為一部字書,《玉篇》固然承襲漢代許慎的《說文》,但二者在編寫體例上有同有異,且二書之訴求對象與目的亦大相逕庭。取《玉篇》與《說文》相比勘,自可明了其中差異,只是今日所見《玉篇》已非顧著原貌,適值清末黎庶昌與羅振玉於東瀛發現原本《玉篇》,然後今人方知野王編寫此書之用心。本文擬從字形、字音與字義角度出發,觀察顧野王對當時所收錄字之處理,並說明南北朝當時實際用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