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鉉

職稱:韓國國立釜慶大學 敎授
韓國 西江大學校 史學科 (學士, 碩士),
中國 北京師範大學 歷史系 (博士)
復旦大學, 臺灣大學 訪問學者
釜慶大學校 博物館長(2008-2010)
釜慶大學校 圖書館長(2016-2018)
釜慶大學校 記錄館長(2016-2018)
1. <동아시아 아나키스트의 국제교류와 연대>(창비, 2010)
2. <부산화교의 역사>(산지니, 2013)
3. <천하의 바다에서 국가의 바다로>(일조각, 2016)
4. <해양대만과 대륙중국>(부경대학교 출판부, 2017)
#
清末時期中國人所經歷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海洋文明—— 初期的海外使節團和郭嵩燾一行為中心
在清末出國的中國人中,海外使節團和出使大臣的遊記裡記載了關於歐美列強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各式各樣的內容,對這些中國人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19世紀西方驚人的科學技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象徵近代文明的利用蒸氣移動的輪船和具備大型艦炮的軍艦。

清祖從1860年開始,鑒於外交需求而派遣使節團赴海外處理各種問題,當時派出的斌椿、蒲安臣、崇厚等人是最早一批接觸西方社會與文化的外交官們。1876年,中國首位初始英國的郭嵩燾一行人在現今的倫敦仔細地觀察西方文化,目睹了與華夷的秩序觀全然不同的新的觀念。特別的是這些出使大臣們將所經歷的新海洋文明,傳遞到傳統的中國,帶來不小的衝擊。

本篇論文是以洋務運動時期下的三次使節團和最早的出使大臣郭嵩燾一行為中心,試圖考察他們眼中的西方海洋文明。當時英國是制定與海洋相關的世界標準之最高海洋強國,從使節團們的遊記或日記中,能夠獲得有關英國海洋文明的高級情報。使節團一行人所經歷的海洋文明是西方文化的產物,要了解至少具有200多年根基的英國科學技術並不容易。

使節團和出使大臣們是以新的視角來看大海的先驅者。在他們認識西方的海洋文明的過程中,既看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出現裂痕,又暗示著近代國民國家的建設,意義深遠。若能透過郭嵩燾一行來確認清末中國知識份子接受新的海洋文明觀的事實,或許有助於填補目前洋務運動研究中海洋史領域的空白。

本文主要探討的古典文獻有斌椿的《乘槎筆記》,張德彝的《航海述奇》,志剛的《初使泰西記》,張德乙的《歐美環遊記》(又名《再述奇》),《隨使法國記》(又名《三述奇》),李圭的《環遊地球新錄》等,以及郭嵩燾的《倫敦與巴黎日記》,劉錫鴻的《英軺私記》,黎庶昌的《西洋雜志》,張德乙的《隨使英俄記》(又名《四述奇》)等。